读者来信:我就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车仔面

这里是老派栏目“读者来信”。本周刊载《离线》作者宿颖的信,信中独家披露了离线编辑部Wastemas Friday的一手消息。

📮

看了上一位读者Arthur的来信,信中满满都是对自己将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期许和顾虑,我发现自己果然是一个已经躺平的中年人了。

我辞职好长一段时间了,辞职后的日子非常不错。这么说吧,上班有多么难受,辞职后的日子就有多么不错。我是离线的新读者、新作者。能成为离线的作者,原因很简单,我和现在离线2/3的编辑以前是同事。我反倒觉得职场才是建立友谊的地方,得共同经历事儿,才能看到彼此是什么货色,才能有真正的友谊。

不知知说作者对编辑的期待就是识货,这么懂作者的编辑PUA起作者来肯定是手到擒来。我是领教过了。离线的稿子要求扎实且有观点,写稿前你可能需要做大量准备而最终只能输出一点点,至于观点、逻辑,编辑会拽着你一遍遍磨,直到符合“离线标准”。所以编辑识货,这个“识货”是要还的。

我为什么起这个标题呢,看上去也和偿还有关。是因为这封读者来信是我吃了离线编辑部的车仔面后被“诚邀”写的。圣诞节那天,我带着一大袋礼物参加了离线的神秘选题策划会,会后是Wastemas Friday礼物(废物)交换环节。我背着那个大袋子赴会,恍惚间以为是坐在通往北京南站的地铁上,路上石佳发来消息说她背了个登山包。见到主编克里斯,她也提了一个同样大的袋子,一来了就喊后悔,说半路就想把袋子整个扔了。有什么办法呢,礼物交换的主题是克里斯想的,叫“选哪个都后悔”。

来看看大家都收到(送出)了什么东西:千万不能装热水否则会爆掉的杯子、每一张都错有不同的错版丝网印刷画、前一天被主人拆掉的1/2乐高方头仔、专门用来装多乐香蕉的多乐香蕉盒、霸王免蒸焗油膏、去年的年历、《呕吐袋之歌》没有书的呕吐袋、都市丽人disco洗漱全套……

怎么说呢,大家也是费心了。送礼物这件事本身就很难,要么展现送礼人的品味,要么正好送到对方心里,反复拿捏这两点之间的平衡,但往往又很难对上。想出送废物这事就更是艺高人胆大了。这件事的难度在于既要悦人又要坑人,既要展现对对方的心意和了解又不能失了幽默,既要处理了自己的废品又要尽量不给别人添废品……那晚我们回家都晒出了自己的收获,克里斯说她不想收拾了,我怀疑她在回家前已经……

送礼物(废物)也是大家互相了解的过程,这其中的惊喜、失落、尴尬自不必说。大概只有不知知这种持续输出稳定(沙雕)人设的人,才能获得大家较为一致的perception,收到风格较为统一(沙雕)的礼物。人都是有很多面的,你很难知道别人怎么看你,比如我就没有想到我在离线编辑部的形象是成熟都市丽人。我之前对克里斯也不太了解,她前一天在群里晒出一个包装上写着高端毛巾的简陋毛巾,我一看,送了她一个人口普查纪念塑料桌布。没想到活动当天她没把毛巾拿出来,反而送了一些好东西。这可怎么办?这谁能想到?

这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所在吧,有很多意外状况出现,但最后还有真心兜着,就是最好最有意思的事。说到这儿,感觉和离线复刊后第一期的主题有点关联,可能在这不能说?新的一年到来了,新的离线也该来了吧。

去年年末两个月我基本都在一个自习室写稿度过。不知知转给我一篇公众号文章,标题是“考研中年人,走进付费自习室”,内容太苦了,我没敢读进去。自习室里大概多是像读者Arthur那样年纪的人,对自己将会有着怎样的人生还不确定,既迷茫、焦虑又有着一种坚定。写这封读者来信,我个人倒也没什么困惑要和编辑部交流,现在每天困惑我的就是交出去的稿能不能行,自己的活够不够好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